合格投资者声明

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紫金信托董事长高晓俊: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上的信托定位与转型(2024年5月13日《当代金融家》杂志)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3日

  信托业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提供信托特色服务。同时,以受托服务为核心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努力成为跨市场受托方、金融工具集成方和社会治理链接方。同时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对信托服务的认知与认可,使信托制度优势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信托业作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深刻把握我国金融业总体上区别于西方的显著特色,也要找准自身在金融强国建设中的独特定位,充分发挥行业价值,加快创新转型,丰富与优化金融服务供给,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应有之力。

  信托业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定位与使命

  中国特色金融体系中的信托业要始终践行政治性、人民性

  新时代以来,信托行业不断加深对金融规律的理解,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具有信托特色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服务,有力支持了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中小微企业成长、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这就要求信托业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围绕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在扩大内需、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链、实现双碳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做好国家战略的坚定贯彻者、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同时,坚持人民至上,充分发挥信托服务与产品的作用与优势,满足人民群众的财富保值、增值、传承和慈善需求,并通过普惠化的信托服务,让更广大范围的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中国特色金融体系中的信托业具有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其他金融业态所不具备的独有功能

  信托在所有权与收益权分离、财产独立、风险隔离、履约执行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法律结构与商业模式。同时,信托也是唯一可以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投资的金融业态,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3年起施行的信托业分类新规进一步厘清了信托功能,使得信托业在中国特色金融体系中的定位进一步明晰。信托公司将通过资产服务信托,提供覆盖客户生命周期的综合化财富管理服务,并协调不同主体间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化解社会问题、服务社会治理;通过资产管理信托,发挥资产配置功能,提高现金类资产的融通效率,丰富财产权、数据、碳排放权等非现金资产的运用模式;通过公益慈善信托,促进共同富裕与社会事业发展。

  同时,分类新规将信托业务划分为3大类25小类,各家信托公司都能够基于自身禀赋、战略重点和客群定位,有选择地重点发力,有分工地在不同的细分领域为全社会提供更加高效的差异化服务。信托行业内中小规模的信托公司,则更应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

  中国特色金融体系中的信托业要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提供特色服务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此,信托公司要在促进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中有所作为。同时,这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中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息息相关、一脉相承,都为信托行业指明了在优化金融服务过程中的努力方向,并提供了新的业务领域和发展机遇。

  在科技金融方面,做到“点面结合”。围绕“面”,以信托型股权投资基金、信托贷款、特定主题的标品信托资管计划,在大范围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升级;围绕“点”,充分研究不同科技企业在发展周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围绕知识产权与数据等新型信托财产,探索实现相应的权属分离、资本化、融资、传承等定制式服务。

  在绿色金融方面,践行“ESG理念”。运用信托架构可以将投资、资产管理、运营分离的特点,在清洁能源建设、合同能源管理、储能等场景中,助力实现投资者、绿色资产运营者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通过绿色信托贷款、绿色股权投资、绿色债券投资、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产业基金、绿色公益(慈善)信托等方式提供的信托产品及受托服务。

  在普惠金融方面,打好“组合拳”。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痛点、普惠型消费贷款成本居高等问题,打通从前端放款到资产证券化再到后端投资的全业务链条,以满足小微企业多元化、个性化、便捷化的全方位融资需求。以数字化手段强化风险管控,通过对各类风险精准计量与定价,切实降低融资成本,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融资短板。

  在养老金融方面,提供长周期、多元化服务。养老并非以老为始,也并非仅本人之事,要提前谋划、家人共同参与,这就涉及面向完整生命周期、面向全体家庭成员提供一揽子服务。而这正是信托之所长。信托公司不仅要开发符合养老需求的长期信托产品,还要协同金融同业、医疗康养机构等,提供保险金信托、养老服务预付资金管理信托、遗嘱信托、慈善信托等应对全场景的全方位服务。

  在数字金融方面,开拓应用场景。一方面,通过数字金融精准服务各类客群、提升客户体验,真正将信托账户创设成广大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企业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探索将数据资产及数据权益作为信托财产的新领域、新模式,逐步实现将数据资产经过公允定价成为金融产品,灵活开展数据资产服务信托和数据资产管理信托,盘活数据资产的商业价值。

  信托业立足特色定位实施转型的路径

  以受托服务为核心构建新的商业模式,努力成为跨市场受托方、金融工具集成方和社会治理链接方

  “资产配置+功能拓展”,做优财富管理服务。立足受托人定位,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和功能性服务,对于有资产配置需求的客户,采用指令、顾问、委托等多种形式,以专业的投资顾问角色为客户开展专属资产配置服务;对于有综合财富管理需求的客户,深度挖掘个人客户在就业、结婚生子、子女独立、健康养老、传承等不同生命阶段和企业客户在综合财务规划、特定资产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年金基金管理等场景的需求。同时,运用信托架构设计优势和信托服务生态圈资源,通过全市场配置资产,满足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各类个性化需求。 

  “资产挖掘+产品设计”,凸显资产管理特色。发挥好信用风险管理、交易结构设计经验和非标债权、股权、债券、基金等领域投资经验,通过股权投资、投贷联动、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创设基础资产,创新迭代传统业务,培育增长新动能。同时,加强投研能力建设,形成产品风险等级和期限组合丰富的固收类产品系列,构建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等多种风格的配置类产品矩阵。

  “场景洞察+方案定制”,强化服务信托应用。充分发挥信托财产独立、破产隔离等独特优势,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行政管理服务信托领域,挖掘社会治理和民事经济关系调节等有充足市场容量的服务场景,并完善标准化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在风险处置服务信托领域,用好信托架构,广泛嫁接社会投资与服务主体,助力企业债务危机化解与风险处置效率的提升。在资产证券化业务领域,提升基础资产筛选、产品设计、存续期资产管理、债券投资等能力,健全从资产生成、受托管理到债券承销、投资配置的全链条业务,为原始权益人提供更丰富的金融解决方案,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

  “载体作用+理念倡导”,丰富慈善信托供给。用好信托在服务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中的载体作用,以“金融+慈善”的模式,为公众参与慈善拓宽“入口”,为各方形成合力丰富“接口”,为保障资金透明使用打通“关口”,为国际间慈善协作推开“窗口”。用好信托灵活优势,针对各类慈善领域中细小的薄弱环节,给予精准扶持。同时,积极推广向善理念,围绕公益慈善信托开展公益志愿服务,做好慈善信托与家族信托的有机连接。

  建立健全信托账户,打通信托服务价值链

  构建“财富管理—信托账户—资产管理”的核心价值链,形成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循环驱动的良性模式,同时,推动信托公司自身的变革转型与长期稳健发展。

  以账户建设带动财富管理转型发展。围绕个人客户的不同需求,匹配不同功能和权限的信托账户,分别设立家庭服务信托、个人财富管理信托和家族信托。其中,针对家庭服务信托和个人财富管理信托客户,提供稳健的资产配置服务;针对家族信托客户,满足其财产规划、风险隔离、资产配置、财富传承、企业治理等方面定制化、综合化需求;针对机构客户、同业客户,根据其资产配置、资产受托、资产盘活、破产隔离等不同需求,匹配相应的信托服务。

  以多元产品配置推动资产管理转型发展。聚焦资产矩阵建设和产品体系建设,发展具有信托特色的资产管理业务。优选有价值的行业和企业,形成基础资产。灵活运用信托优势进行跨市场配置,投资债权、股权、商品及衍生品等各类基础资产和各类资管产品,根据资产和策略之间不同的相关性,构建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投资组合,形成具有信托特色的多元资产配置的资管产品体系。

  持续增强信托公司资本实力,提升各方面专业能力

  强大的资本实力是转型的坚实基础。截至2023年三季度,信托业各家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达到7461.77亿元,同比增加374.52亿元,增幅5.28%。随着分类改革的有序开展、新评级体系的稳步实施,信托业需要持续增强资本实力以抵御各种风险,夯实转型基础,鼓足转型底气。

  前沿的创新能力是转型的强大动能。信托业务分类新规中确立的新业务类型范围十分广泛,与之相对应的诸多信托功能暂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仍有极大潜力亟待释放。这就需要信托公司基于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和信托架构的灵活性,创造性地运用各类设计与组合,满足委托人个性化诉求。新产品的创设、业务领域的开拓、投研体系的构建、与新业务模式匹配的人才队伍建设和绩效考核机制等等都是创新能力建设中需要突破的方向。

  先进的科技能力是转型的关键举措。新分类下,资产管理信托中的标品业务净值化管理、资产服务信托中丰富的服务场景,都对交易与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托公司要围绕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效、提升运营效能、降低操作风险,加强科技赋能,做好应用系统数据整合,打通内部信息“孤岛”,同时,强化网络安全建设,夯实科技安防基础。

  全面的风控体系是转型的有力保障。随着转型的不断推进、新业务领域的不断开拓,信托公司以往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的风控体系将不再适用。要有效防控与各类信托业务对应的差异化风险类型,针对性确立风险管理策略,建立全面的风险管控体系。

  持续构建信托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良好生态

  进一步提升社会对信托制度与服务的认知、认可

  以家庭服务信托、预付资金管理服务信托、特殊需要信托为代表的资产服务信托是服务民生的有效工具,是展现信托公司价值的重要业务类型。但社会大众目前对信托的服务功能了解不多。这需要信托全行业持续开展信托知识普及活动,推动社会各界对信托本质、特点和作用增进认识,将信托制度应用于更多生产生活实践,提升对相关信托业务的有效需求,创造信托本源业务发展的良好基础。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持续以信托文化护航信托业行稳致远。2020年,信托行业开启实施“信托文化建设五年规划”。信托文化中包含: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文化、满足群众需要的宗旨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文化、依法合规经营的底线文化、坚持职业操守的品质文化。2024年已是行业信托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信托公司的受托人定位更加明确,金融消费者的委托人意识进一步清晰。信托业今后将乘势而上,立足“守正、忠实、专业”的受托人定位,更好地塑造行业形象,因信受托,贡献价值,更好地实现信托行业在中国特色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在更高维度上,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赋能信托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中强调的诚实守信是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以义取利是金融行稳致远的关键;稳健审慎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守正创新是金融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依法合规是金融稳健运行的基石。这些都从更为宏观的视角对信托行业塑造软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托业要将践行信托文化融入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之中,做到发展与稳定并重,创新与安全并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进。  

Copyright@2023紫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苏ICP备13018483号-1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紫金信托官网隐私政策